想不明白配资软件app,卢麒元先生玩的“一招鲜”游戏为啥会有那么多的拥趸。
翻了一些他的作品,发现其特征比较明显。
一是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。
譬如,卢先生喜欢把中国经济的各种麻烦归咎于一个“大坏蛋”,因而常陷入单一原因谬误的逻辑深渊里,无视系统性和多变量互动,缺乏严谨性。
不知道卢先生是故意的还是根本看不到。
比如,他主张资本利得税就能解决分配问题。
比如他控诉“美元霸权”,声称美元是中国困境的根源。
比如把国内金融问题归于“买办”归咎于“内部代理人”等等。
再比如他把资本外流归因于“离岸资本”掏空国内财富。
这些内容的逻辑缺陷本质 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过于简单。实际上,中国资本管制异常严格,否则就没有那么多人吐槽银行业务了。
其实我国资本外流规模相对GDP占比有限,2%左右,但结构性特征很明显,如FDI大幅下降从2021年的3441亿刀降至2024年的186亿刀,而ODI稳定在2000亿刀上下。
可以说直接投资逆转使得国内经济转型压力加大,影响了诸如高端制造 医药等领域的溢出效应。所以2024年国家推出一篮子政策稳FDI,同时提振内需与市场信心。
内需疲软的主因是居民杠杆率高,社会保障不完善导致消费被抑制,并非资本外流。
卢先生说美元霸权使得中国承担了美元的通胀成本,为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形成剥削,导致财富被收割,提出要推翻美元体系。
如何推翻呢?不明所以。好吧,就算他能推翻美元体系,出口市场 技术引进和外汇储备保值的渠道可能也玩完了,对中国来说确定不是灾难吗?
卢先生多次提出资本税可解决贫富分化问题。
他这又陷入了单一原因谬误的逻辑陷阱了。其实不管是资本这样的高类税还是富人税,已经被证明了伤害性太大,譬如法国早在2012年整了个“富人税”,税率高达75%,结果却导致资本大量外流,不得不宣告失败。
所以高资本税率会抑制投资进而触发资产抛售潮,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敢试吗?我们都不傻,富人难道就该傻吗,所以仅凭理想和想象根本不成。
缩小贫富差距得靠“税收制度+福利政策+工会博弈”组合,单一税种根本无法做到。
就如前两天他说的国储委会致使美元崩塌,这其实更离谱了。
他假设了因果,但没有证据或推理来解释为什么国储委就能把美元和比特币干死。
国储委不会成为灭霸,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价值不取决于中国,决定因素是美国经济 美联储政策 全球贸易需求以及美国信用等。
怎么才能使美元崩溃呢?理论上必须是系统性危机,譬如极恶性通胀或对美元的信任崩塌。
卢先生惯用一种“虚假因果谬误”,通俗讲就是假设有A必然导致B的结果谈经济,但却并不证明两者间的逻辑联系,所以,很多时候需要他的粉丝自我臆测,自己补足自己想要的逻辑和答案。
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,但很多人愿意往他的套子里钻。
不以客观实证为基础,靠夸张性去渲染激化情绪成了卢先生的风格,搞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奉之为真理脊梁。
经济分析不需要模糊的假设和情感呼吁,需要严格论据支撑。我们要看实证才能避免跌入逻辑陷阱,要警惕救世主情结的简化叙事,在观察某些经济议题时应该坚持三个原则:
一是看有没有考虑某一现象的变量多元性。任何重大的经济现象都是政策 市场 技术等多因素的叠加结果。
二看其复杂性。经济现象不存在无代价的解决方案,尤其不存在只要有了A就能解决B问题的单一解决方案。
三是注重数据实证原则。任何经济观点都需要数据比较验证,脱离数据原则的论述无论立场如何 都难逃逻辑陷阱。
最后一句话,当下的中国处在复杂档口,我们不需要情绪化定义或甩锅,更不需要经济民粹化变体。
可能关注他的都是关心国家经济的“热血派”,看到有困难很着急,但因于相关知识不足,听着卢先生嘴里不断蹦出的“离岸资本”“货币主权”“削藩”等词汇,觉得他懂他敢说真话,在情绪带动下很容易把经济问题当成中外间的简单战斗,于是相信“美元剥削我们”、“有内鬼在卖国”这种好懂但是不乏臆断的故事。
我们不应该成为一个懒得思考,愿意接受这种“一个坏蛋导致所有问题”的简单剧本的孩子。
总结一下,卢先生的大多经济论题是听起来很爽,做起来够呛,药方简单粗暴也惊天动地,但有的一点不切实际。也许正因为如此,他的观点在经济圈里几乎不当回事,严肃的学术论文及机构研究也不引用。
总结来看,很多人因为信息不对称被他那些听起来很“厉害”的词和悲情英雄式人设给唬住了。
其实就一句话,他的这种止痛片和认知方便面并没有多少营养配资软件app,长期吃有害健康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