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人生路径有点“离经叛道”
他的每个title都自带光环
他的团队有三个准入门槛
他跟客户能处成“铁子”
他的徒弟喊他可爱老头儿
他,是杨春晖
杨春晖
人物素描
杨春晖
高级烹饪技师,AACTP注册培训师
展开剩余94%历任职务:
大董餐饮投资公司南新仓店副总经理
大董餐饮投资公司行政总厨
北京静颐洲上海餐厅总经理兼行政总厨
北京天元俱乐部行政总厨
北京乙十六商务会所出品总监
北京水晶宫潮州海鲜大酒楼行政总厨
北京和平宾馆潮明园主任厨师
现任职务:
李锦记(中国)销售有限公司高级全国厨务顾问
专业擅长:
餐饮企业人、材、物、运营、信息、安全、技术、时间的管理培训与督导
菜品设计研发与应用的实施与培训
所获荣誉:
• 2016年、2017年度“影响中国美食人物”
• 2019年橄榄餐厅评论实力名厨大奖
•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、首都烹饪艺术家
•劳动部优秀指导教师
•中国烹饪协会烹饪教育金厨奖
•首届全国创新菜大赛特金奖、首届世界之友烹饪大赛特金奖
•加拿大海鲜节杰出贡献奖、法国食品节最佳配搭奖。
杨春晖个人名片的头衔和排序多年未曾更换,他已在自己戏称为“卖酱油”的岗位上深耕近十五年。岁月荏苒,他从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大厨,沉淀为稳如泰山的团队“带头大哥”。不变的,是那份洒脱和豁达,是喜欢自嘲的性格,是爱开玩笑的老顽童属性,依旧不懈拼搏,但更加张弛有度;面对世事,愈发温润。
杨春晖出生于1969年,已过“知天命”之岁。15岁入行的他,在讲究派系传承的厨界可谓“根正苗红”:中国烹饪大师屈浩亲封的大徒弟,屈师门公认的“掌门大师兄”,鲁菜泰斗王义均是他的师爷,名震业内的大董是他的师叔……每一项“title”都足够耀眼。他跟诸多餐饮人一样经历丰富,但又独辟了一条“非常规”发展路径,在他的江湖人生中,同时拥有着多个分身。
分身一:资深大厨
杨春晖生于书香门第,父母都是出国留学的大学生,学习飞机发动机制造,姐姐毕业于人民大学,哥哥留学日本,一家子中规中矩的读书人里,他成为那个“离经叛道者”。1984年的北京,酒店大厨在职业榜的热门程度堪比出租车司机,15岁的杨春晖自愿辍学,要靠自己的本事去闯荡闯荡,他进入北京德胜饭店,跟随林承步老爷子学俄餐。当时川苏菜在北京正流行,他得到机会,先随杨炳春、范福昆两位师傅学做家庭版川菜,又跟着五芳斋、森隆饭庄出身的宋德元、石凤宽师傅修习淮扬菜,打下扎实基本功后,才进入前门饭店,在庹代良、焦四立两位师傅灶前学习酒店版川菜,又跟着杨启富、刘景明师傅精进淮扬菜技法。“川菜味型之多变,高居各菜系之首,单是调料罐就有十几个,掌握了川菜的火功与调味精髓,其他菜系的调味也就能轻松驾驭了。”
1989年,杨春晖进入北京第一家潮州菜馆——北京展览馆宾馆潮阳舫餐厅,追随李国和、杨存利、蔡炳然师傅学习潮州菜,接触到了从未见过的石斑鱼、白鳝、鱼翅、干鲍、花胶……接触这一高端菜系后,他的工资也水涨船高,从之前的160元涨到了1500元,一年以后,他已能拿到每月5500元,到了1993年,杨春晖年薪达到10万元。在此过程中,他的厨房技艺不断精进,逐步将各大菜系的精髓融会贯通。到了2000年前后,杨春晖感觉光自己挣钱还远远不够,“得让兄弟们也能挣得到钱、活得光鲜、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,那才算自己的本事。”
通州三年,是他静心做事、修炼管理内功的关键节点。真正独立带团队后,他深刻感知到管理知识的匮乏,便买来管理类书籍,配备了投影仪,自学PPT制作,边学边教,先给自己的团队培训,后来就开始给外面的餐厅人员讲课,慢慢总结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,同时也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。在不断地学习、实践、打磨中,杨春晖的出品、管理、培训能力也在稳步提升,这为他承接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分身二:首席子弟
2003年9月6日,杨春晖正式拜在中国烹饪大师屈浩门下,成为师父亲封的大弟子,自此,“有师父真好”这句话成了他由衷的口头禅。
2003年9月6日,杨春晖正式拜在中国烹饪大师屈浩门下
杨春晖说,厨师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师父,刚开始入厨行要有启蒙师父,之后有带你精进的师父,有给你平台、让你开阔眼界的师父,而屈浩师父就是第三种。师父带给杨春晖的,又不只有平台和眼界,还有做人的道理、对人生道路的点拨,虽然每年跟师父见面的机会并不多,但他们师徒的感情却亲如父子。杨春晖领了“大师兄”的名头,也一直在尽心竭力回馈师门,尽管工作繁忙,逢有师门的重大活动,他都是责无旁贷的组织者和牵头人。
杨春晖与师爷王义均先生(右一)、师父屈浩先生(右二)、师叔大董先生(左二)交流厨艺心得
杨春晖与师父屈浩(前排右)、美食家董克平(前排左)、高徒印玺嘉(后排右)合影
杨春晖与师父在不同活动上的合影
杨春晖的事业线上有几个里程碑,去大董烤鸭店任职就是其中之一,这个机会也来自师父的尽心推荐,他作为空降兵加入“大董”团队,成为核心成员中唯一的“非大董弟子”。
在“大董”的工作经历让杨春晖至今难忘
在大董烤鸭店工作的那段经历,杨春晖至今难忘。他说:“大董师叔的技术深不可测,他对菜品的精益求精以及美学熏陶,让我受益匪浅。我是怀揣着梦想进入‘大董’这个烹饪艺术殿堂的,在这里,困扰我已久的技术难题一一得到了印证和解答。”初到大董南新仓店,师叔想让他直接做厨师长,谦逊的杨春晖只领了个部门厨师长的职务,后来一路做到公司主管培训的行政总厨,两年后成为南新仓店的副总经理。置身于这个一流的菜品服务体系中,他从技术、管理、运营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与提升。
大董为杨春晖挥毫题字“春晖酱”
分身三:厨务经理
或许是在“大董”的工作履历使杨春晖职业规划的视野更为开阔,也或许是缘于骨子里带的那种不想循规蹈矩的叛逆基因,他跳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餐饮圈,开始了更具挑战性的人生修行——在2011年加盟李锦记厨务团队,担任全国厨务经理一职,现已升任李锦记(中国)销售有限公司高级全国厨务顾问。
身份角色转换之后,杨春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:从买酱油的甲方变成了卖酱油的乙方。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、数年累积的培训经验、在圈内的人脉以及待人的赤诚,他在天南海北的客户那里获得了高度一致的口碑,也在每年都圆满完成了销售任务。聊起做市场,他有一句重复多次的名言:
卖酱油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聊酱油。
获赠汕头张新民老师的新书
在入职李锦记之前,杨春晖就已是一名资深的厨艺从业者,比起传统的调料供货商,他更懂得厨房运作与烹饪流程,如果聊起蚝油和酱油,他是无可置疑的内行、专家,但他跟客户很少直接聊这个,他聊概念,谈技法,讲饮食文化,督促店家简化流程、降本增效。
他会为客户量身定制酱汁或菜品配方,但又不仅仅是机械地交出一份配方,让对方照单下料这么简单,从做厨师时研发菜品,到做市场时推介手中酱油,“适客”二字一直是他自己坚持而且也一直在灌输给客户的理念。“菜品的味道一定要符合客人的需要,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口味,天津和北京虽然接壤,但口味差别却很大,很多天津人都是当年安徽从军者的后代,因此当地人的口味比北京口味更厚重喜甜一些。”
尽管给自己的定位仍是一名厨师、一个卖酱油的,但杨春晖最近几年说得最多的却是“餐饮连锁扩张下的去厨师化”。他认为,餐饮的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,连锁餐饮要最大限度地摆脱对高技术人员的依赖,要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,利用先进的烹饪设备与合成酱汁的调味来获得利润,这一预测,也正在被当今的市场形势一一印证。
杨春晖与广州炳胜集团泉哥
杨春晖在厦门上青本港海鲜餐厅演示葱烧海参
李锦记与“厦门璞真食品”等多家加工厂的深度合作,便是基于这一前瞻性的理念。双方合作的酱汁多达数十款,例如红烧肉汁、披萨汁、凉面汁等,其中的红烧肉汁是杨春晖精研多年的秘制配方。
财神红烧肉
原料:五花肉3000克,大葱600克,姜300克,蒜子300克,花雕酒适量,香菜300克,色拉油1000克,李锦记财神蚝油30克。
调料(此为批量制作的比例):李锦记秘制红烧汁6支(每支410毫升),啤酒4200毫升,李锦记精选生抽500毫升。
制作:
1.预处理五花肉:将五花肉烧净余毛并洗净,加入葱段、姜片、花雕酒,上笼蒸1小时后自然冷却,取出改刀成2.5厘米见方的块,置于不锈钢盆中。
2.调配料汁:将李锦记秘制红烧汁、李锦记精选生抽、啤酒混合兑成料汁,倒入装有肉块的不锈钢盆中,以刚没过肉块为准。
3.制作料油及料包:将葱、姜、蒜、香菜入烧热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黄色,隔出料渣装入纱布袋制成料包,料油留作他用。
4.蒸制肉块:将步骤3做好的料包放入盛有肉块和料汁的不锈钢盆中,封上保鲜膜,上笼旺汽蒸120分钟,取出静置自然冷却。
5.收汁:揭开保鲜膜,打去浮油;将一半原汤与一半二汤兑好,倒入净锅内,放入肉块,加入李锦记财神蚝油,小火收至汤汁黏稠红亮即可。
特点:五花肉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入口即化,连脂肪层都浸足了味道。
技术关键:蒸肉的油打出来后不要丢弃,用来炒菜、烙饼都很香,多余的蒸肉汤汁可用来做酱油炒饭。
杨春晖的日常工作之一,是给餐饮企业的厨房大佬们做培训,此时,他的身份是设计者、督导者和培训师。为了让更多大厨摆脱单纯的“技术工种”,成为会思考的管理者,他编写了多套培训教材,比如“高效能厨务团队”“分析公司利润降低的原因”等等。如今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调料供应商也不例外。以往,客户的培训需求还落脚在单纯的厨政管理、菜品设计,现在则都想去“弄”个黑珍珠、米其林的牌子挂一挂,但很多企业都存在信息差,到底什么是黑珍珠、米其林?如何报名?要做到哪些细节?如何才能避免扣分?而为客户排忧解难,就是市场销售人员的分内之事,杨春晖专门设计了一套特色培训教材,帮助有此类需求的客户实现自己的米其林、黑珍珠梦想。
分身四:带头大哥
李锦记的厨务团队在餐饮圈赫赫有名、口碑极佳,江湖人称“八德金刚”,目前已吸纳近六十位成员,杨春晖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大哥。所谓八德,即讲求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的行为准则,每位成员都要有独当一面的过硬能力和真本事,且讲义气、顾大局,团队人心齐、效率高、员工流失率极低,这也是让杨春晖引以为傲的一点。
杨春晖带的团队有着很强的向心力
团队成员大多数由杨春晖自己招聘,对于想进入这个王牌团队的海量应聘者,他设置了三个硬门槛:第一,黑珍珠、米其林餐厅出身;第二,区域头部企业的主厨而非行政总厨;第三,含金量高的烹饪大赛的冠军或亚军,三者居其一即可进入面试范围。对于第二、第三条,他解释道:“很多大型餐企的行政总厨,他们基本都已经脱产了,开会多、干活少,再让他们回到烧菜的灶台,多少会有些不适应;能够参加含金量高的烹饪大赛的大厨,说明他的基本功、技术实力、对时间的把控等综合素质是过硬的,如果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还获得了冠军或者亚军,说明其功力是非常扎实的,大赛已经帮我做过了筛选。”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,杨春晖只要一交流,对方的基本功、做菜理念、原调料知识储备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,“技术是最基础的,在基础之上才能考量讲课、培训等其他能力。”在这种严苛的准入机制之下,造就了团队极高的整体素质,有的成员曾在净雅、利苑、新荣记三个业内标杆企业任职,加入他的厨务团队后业绩也极为优异。
杨春晖和他的朋友及徒弟们
为什么团队里员工流失率如此之低?杨春晖说,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和尊重对方。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有的人擅长对接工厂,有的人合适与餐饮项目打交道,我就负责鉴别这点,并让他们发挥所长。”
问及带团队的秘诀,杨春晖一句话四两拨千斤:“我就把自己摆在做好‘后勤保障’的位置,一切露脸的好事儿留给他们,需要善后的麻烦交给我处理。”
分身五:可爱师父
杨春晖对自己的师爷、师父极为尊重,对于师门有极其强烈的归属感、荣誉感,但对于自己的徒弟,他在尽心尽力托举之外,则奉行一句老话:“君子能自反,圣人无常师。”在看待跟徒弟的关系时,他也流露出一贯的坦诚通透,“我不会把徒弟绑在身边,也不希望自己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师父,有更合适的师父,我会推荐给他们。”杨春晖的徒弟中,有酒店总厨,有餐厅老板,有人早已开班授课,很多人在成就上甚至已经超越了他,他以此为傲,每每提起这些出息的弟子们,都神采飞扬、滔滔不绝,真心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视。
杨春晖与徒弟(部分)
徒弟心目中的师父:
印玺嘉(李锦记华北区产品应用技术顾问):
他不仅是我的恩师,在我心中也是父亲,同时也是为我人生铺路并且指导我不走弯路的人生导师。师父教给我们这些徒弟的,并不是单单是手艺,还涉及更多人生层面的道理:树立正确的价值观;对长辈要尊敬,朋友相处要坦诚;对个人要保持自律。我们这些徒弟在师父那里总是“优先级”,遇到好的平台和机会,他总会优先考虑到我们。我这辈子的机会,都是两个父亲帮助并提供给我的,我这辈子所有的高光时刻,都有师父陪我。
李虎强(现任法国波尔多全聚德米其林中餐行政总厨):
师父的专业知识让人佩服不已,面对复杂问题,他总能沉着冷静地分析,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。更让我敬佩的是,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,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,从不嫌麻烦。他用行动教会我,工作不仅要有技巧,更要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。
我现在还记得他在北京保利静颐洲餐厅的工作状态,当时师父来店担任行政总厨,短短一个月后,老板被师父的工作能力、敬业精神、人格魅力所折服,直接升任他为总经理,我作为朝夕相处的厨房一员,对师父崇拜得五体投地。那时候我其实已经从厨十年了,从来没遇见过师父这样的人,便下定决心拜入门下、一直追随他。刚开始,我对师父的管理方式也有抵触心理,在他“空降”之前,后厨是香港师傅在管理,师父来了以后,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那时就感觉这个“小老头”跟暴君一样,说惩罚就惩罚,一点不讲道理,晚上还经常不让我下班,请了香港的鲍鱼大师来教我做鱼翅、鲍鱼,传授我燕鲍翅干货发制的专业知识,如果不认真学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,但要是做出一道被老板和同行大师认可的菜品,师父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。直到我后来有机会去更高的平台工作,直至出国发展,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。师父在我眼中是严师,是慈父,更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的可爱老头。
刘四月(芜湖芜饱饱鲜制面点主理人):
今天是追随恩师杨春晖先生11周年纪念日。11年的追随,从初遇时的“斗胆自荐”,到如今师门近两百人的规模,背后是师父“舍得”二字的引领,是“敬上、爱下、睦邻、克己”八字家训的滋养。
师父是一位温和又有格局的长辈。我遇到难题时,他从不说“该这样”“该那样”,而是讲起自己的故事,那些关于“舍”的抉择、“得”的感悟,像细流漫过心田,让人在琢磨中忽然通透。原来真正的引领从不是拖拽着走,而是把道理种进心里,让弟子带着自觉往前闯,而他始终站在身后,用目光和力量托举着每一个人。
入行越久,阅人已多,途中也难免坎坷波折,但他仍认为自己“极幸运”,他愿意用最原始的善意对待周遭,他的“本真”不是天真,而是在看清世事复杂后,依然选择遵从内心的选择,活得通透又坦荡。“这一路颇多馈赠,令我常觉富有,有父辈良师支持,有兄弟挚友同行,有徒弟学有所成,人生总有期盼,也收获满满。”
▼
投稿热线:0531-87181919
内容合作/转载:13370525052(微信)
商务合作:13075381504、13370525052配资论坛app下载
发布于:山东省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